根据专家分析研判,新冠病毒经过多次变异,目前流行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虽传染性强,但毒力已明显减弱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目前疫情中90%以上是无症状感染者,10%以下有症状的患者绝大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,包括发热、干咳、乏力、嗅觉减退或丧失、味觉减退或丧失、鼻塞流涕、咽痛、结膜炎、肌痛、腹泻等症状。大多数感染者在24至36小时内症状开始缓解,7日内症状消除。
请大家科学对待、不必恐慌,切实做好个人健康的“第一责任人”,不扎堆,不聚集,做好日常健康监测,外出时规范配戴口罩(老人小孩非必要不外出)。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,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,要尽快主动接种疫苗,切实提高自身免疫力,降低感染后引发重症的风险。
冬春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,建议家中常备一些解热、镇痛等缓解普通感冒症状的药物,若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呼吸道疾病症状时,可适当服用药物缓解,尽量避免外出就医奔波,减少感染风险,确需就医请前往各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。如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,需自主居家隔离,并及时向居住地所在村(社区)报备,配合落实居家隔离治疗措施。如有用药需求,可联系当地乡镇卫生院(社区卫生服务中心)进行指导用药,如症状加重确需外出就医,辖区各医疗机构均设有阳性病区,可自主前往就医就诊,就医途中需做好个人防护,规范佩戴N95口罩,避免乘用公共交通工具。
广大居民群众对疫情防控工作有相关疑问和建议,请拨打我区疫情防控政策咨询电话。同时为满足居家隔离治疗期间物资供应和用药就医需求,居民群众可拨打属地乡镇(街道)疫情防控服务保障电话和医疗救治服务咨询电话。
甘州区疫情防控工作办公室
2022年12月11日
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,个人防护显得尤为重要,广大群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冠病毒防控,不要恐慌,不要焦虑,按照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控工作。
1.勤洗手。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,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。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(如打喷嚏后)应立即洗手。
2.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。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,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,避免用手触摸眼睛、鼻或口。
3.增强体质和免疫力。均衡饮食、适量运动、作息规律,避免过度疲劳。
4.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。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,每次20-30分钟。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,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。
5.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,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。
6.如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、流涕、发热等,应居家隔离休息,持续发热不退或症状加重时及早就医。
1.常开窗,多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2.做好日常家庭消毒,对门把手、桌椅、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75%乙醇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。
3.讲究个人卫生,饭前便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流水洗手,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。
4.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,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,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;就餐时,公筷分餐,快进食,少说话,相互交流不宜近,避免握手和拥抱,拱手微笑讲礼仪。
5.居家隔离人员要准确报告实情、主动接受隔离,与家人分住所居住,条件有限的,要分房间居住,单间隔离,同屋居住的全部家庭成员都要带好口罩。
6.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,如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,及时服用药物或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。
1.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,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。
2.限制陪护人数,尽量安排一位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的人进行护理。
3.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,如条件不允许,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。
4.限制病人活动,病人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最小化。确保共享区域(厨房、浴室等)通风良好(开窗)。
5.陪护人员与病人共处一室应带好口罩,口罩紧贴面部,佩戴过程禁止触碰和调整。口罩因分泌物变湿、变脏,应立即更换。摘下和丢弃口罩之后,及时清洗双手。
6.与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触或进入病人隔离空间后,及时进行双手清洁。
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、阿司匹林、金花清感颗粒、连花清瘟颗粒、连花清瘟胶囊、宣肺败毒颗粒、清肺排毒颗粒、疏风解毒胶囊
地喹氯铵、六神丸、清咽滴丸、疏风解毒胶囊
溴已新、氨溴索、愈创甘油醚、乙酰半胱氨基酸
福尔可定、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
赛洛唑啉滴鼻剂
桂利嗪、藿香正气水、藿香正气胶囊